..



【聯合晚報╱王彩鸝】 2008/10/26

「音樂大夫」彭廣林有三個掌上明珠,她們的成長過程,正好是台灣過去十年教改的縮影;看到三千金飽受教改的「摧殘」,彭廣林可不願讓女兒的青春因此「變調」,更努力培養她們的「質感」和「美的鑑賞力」。

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、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、台北四重奏團長,彭廣林這些響亮頭銜都跟音樂有關,但他最得意的頭銜是:三個漂亮寶貝的爸!赴美深造多年,他說最大的成就不是拿到博士學位,而是生了三個女兒。

教改!教改!改到連課本都看不懂

彭家三千金目前分別就讀大二、高二、國三。七年級後段班的大女兒是實施教改前的最後一屆,大女兒的國中課本,彭廣林和在擔任小學音樂老師的太太都還看得 懂,老大只需要補數學和理化就可以;二女兒開始學建構式數學,就「很慘很慘!慘到必須補全科」;等到小女兒上國一,這對學音樂的父母覺得,「哇塞,連社會 課本都超級難」!

彭媽媽超緊張,每天接送女兒們補習,除了補全科,作文也要補,多年來每個禮拜七天三個女兒「熬熬待補(補習)」,小時候參加的合唱團、繪畫班、鋼琴、小提琴、大提琴,在升學壓力下,統統都暫停了。

心疼!不捨!二女兒壓力大到睡不著

最讓他心疼的是讀明星私立高中的二女兒,每天早上6時半趕校車,晚上10時多才回家,因為壓力太大回到家睡不著,家裡又沒電視,她就和同學講手機講到凌晨3、4時,或看課外書來紓解壓力。但是,作息晨昏顛倒,早上常爬不起只好跟學校請假。

「台灣教育該好好反省,把孩子整成這樣!」孩子一天超過12小時待在學校,但學的內容真的實用嗎?真的有幫助嗎?他一直很懷疑,又不是在培養科學家、做高深理論研究,教十幾歲的孩子讀這些做什麼?應該教孩子最基本的科學常識、人文藝術的基本素養,知道怎樣去鑑賞美的事物。

「父母能夠提供給孩子的,不是一個刻意塑造出來的學習環境,那個完全沒有用!」在彭家,教養子女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,收音機打開,就是台北愛樂電台;要培養孩子喜歡看書的習慣,家裡幾面牆都是書架,媽媽會跟女兒說:「這本書很棒!」,而不是刻意要求「你要讀這本書」。

彭廣林的三千金(左至右),大女兒讀大二、小女兒讀國三、二女兒讀高二。

重視「質感」 不讓壞品味出現家中

他非常重視「品味」和「質感」,但不是在物質享受上,而是在語言及生活態度上。他不戴手表,手機老舊,穿著打扮不華麗但整潔素雅,看到時下年輕人語言使用比較隨便,大人講話時就不能出現不好的語調和語氣,「這是質感的問題」。

彭家不看電視很大的原因,就是要讓政客硬拗、沒有格調的語氣,不會出現在他們家。彭廣林抽絲剝繭地分析政客及名嘴的「質感」,認為這些人講話讓人反感不在 於他們使用的語言本身,而在於「他們的語調語氣很ugly(醜陋),聲調好像在殺雞一樣,那種聲音反應他的內心世界沒有美感、很粗糙」。

「一個人的質感決定一切」,彭廣林說,要培養孩子的質感,父母要先提升自己,耳朵聽的,口裡說的,都要講求質感。古典音樂已成為彭家生活的必需品,他認為音樂跟科學,是理性與感性的平衡,從小在古典環境成長的孩子,思維才會多層次。

教育方法很「老子」:放心,孩子不是笨蛋!


問他教育問題,他的想法非常的「老子」:「不要把孩子抓得緊緊的,放心,她又不是笨蛋!」

開明的彭爸爸說,女兒跟男朋友交往,「只要避免懷孕就好」,父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真正能獨立判斷、謀生能力的「大人」,而不是讓他永遠當小孩。他批評,現在很多大學,把大學生當高中生甚至國中生管,這些孩子怎麼可能長得大呢?

他認為,父母只要給孩子發揮的空間,偶爾告訴他一些基本的紀律,不要脫軌就好了。雖然自認是「無為而治」,但他對三個女兒的特質了然於胸:大女兒是天生的 藝術家,長得很漂亮很有味道;二女兒悶騷但理性,分析事情條理分明,思考很深,想當心理醫師;三女兒是大姊頭,班上活動幾乎都是她在領導,有老么天不怕地 不怕的率性,雖然很悍、伶牙俐嘴,在彭爸爸眼裡,她最具有領導統御的可能性。

給孩子舞台,給孩子掌聲,這是彭廣林的「父母哲學」。

採訪側記》三個角色 搭建教育舞台

【聯合晚報╱本報訊】

彭廣林感嘆孩子面臨升學壓力時,往往是父母事業最忙碌階段。剛接任東吳大學發展處長的他,致力於搭建給年輕人能發揮的舞台,他不僅為教育搭舞台,也是為自 己三個寶貝女兒搭舞台。因為只有大環境變好,女兒的未來才有希望。把「彭處長」、「彭教授」和「彭爸爸」三種角色合而為一,這是彭廣林匠心獨運的教育觀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