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入近人民幣4,000億元預算、首度由中國舉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,於5月1日在黃浦江兩岸華麗開幕,展覽主題為「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」,展會歷時184天,共有全球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參與,不僅參展數量創下歷史新高,其規模也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盛大的一次。
【文/廖堯震、陳柏谷、肖沖;攝影/陳柏谷】
投入近人民幣4,000億元預算、首度由中國舉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,於5月1日在黃浦江兩岸華麗開幕,展覽主題為「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」,展會歷時184天,共有全球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參與,不僅參展數量創下歷史新高,其規模也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盛大的一次。這次世博會可說是中國在21世紀再度融入世界、展現其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舞台,因此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。
上海世博會場,分布在盧浦大橋與楊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區域,包括浦東和浦西,共擁有5.28平方公里的面積,這使得各國遊客在觀賞世博會的同時,也能快速地瞭解上海的整體風貌。而會場最重要的建築群,則是由世博軸、中國館、主題館、世博中心和演藝中心所組成的「一軸四館」等五個永久性的建築地標。
「一軸四館」核心:中國館的「東方之冠」
中國國家館運用中國古典建築的「斗拱」造型,自下而上層層懸挑,呈華冠高崇之勢。眾所矚目的中國館,鶴立於世博園「一軸四館」的核心地帶,高達69.2米。該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擔綱總設計師,運用中國古典建築的「斗拱」造型,自下而上層層懸挑,呈華冠高崇之勢。代表中國31個省區市的31根橫樑外緣,以篆體書寫「東」、「西」、「南」、「北」四字,宛若一個個印章。而糅合了7種紅色調成的「中國紅」,則能在白晝不同陽光的折射和夜間燈光的投射下,顯露出具有沉穩、古典視覺效果的紅色,傳達出「東方之冠」雍容富貴的氣息。
本次中國館的內部陳列設計,運用了從15個省市的20家博物館借展的40餘件珍稀國寶,交融呈現出「國之瑰寶」、「文明傳承」和「歲月回眸」各展區之精采樣貌。為了呼應本次展覽的主題「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」,一進到四樓展區,便是由投影和動畫技術製造出來的128米長北宋張擇端〈清明上河圖〉影像,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,結合了聲、光效果,流動地交織出一幅活靈活現的北宋汴京市井生活圖,吸引了最多人駐足圍觀。
穿過投影的長廊,進到「國之瑰寶」文物展區,則又能近距離地欣賞到另一件明代仇英版本的〈清明上河圖〉真蹟,其與另外數十件舉世獨珍的國寶級文物,共同訴說著中國歷史長流中「文明傳承」的發展軌跡,全面展現出古代中國人在金屬冶煉、絲綢染織、瓷器、造紙印刷、海上絲綢之路、中醫藥、建築體系、城市經濟與市民生活等八大領域之文明成就。其中,來自河南洛陽博物館的夏代晚期〈乳釘紋爵〉,是中國青銅器中時代最早、製作最精美的一件珍品;山東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收藏的漢代〈三犧鈕銀豆〉,由一件中亞的安息或地中海的羅馬所製作的多瓣銀盒改裝而成,是漢代透過絲綢之路促成中西交流最有說服力的實物。另外,上海博物館借展的〈耀州窯刻花瓶〉,則記載了宋代中國北方名窯製瓷技藝的繁榮景象,堪稱中國陶瓷業輝煌歷史的縮影。
台灣館重返世博 震旦館玉展爭輝
觀眾在以投影和動畫技術製造的〈清明上河圖〉前駐足欣賞。中國館外最引人討論的焦點,莫過於今年的世博會是台灣在睽違40年後的再次重返,格外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台灣館館場主體,由台灣名建築師李祖原設計,造型宛如一盞天燈,其創意源自中國古老的孔明燈,外壁是巨型玻璃罩,內部是球狀燈心。輕輕一點觸控式螢幕上的「美夢成真」、「闔家平安」等鍵,阿里山玫瑰石上方的LED大螢幕,便緩緩呈現出一個個寫有這些字樣的「天燈」冉冉升起!而在外觀玻璃燈罩上展演的精彩內容之一,則是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的「華夏百寶」7分鐘創意影片,從「天子之寶」、「文化之眼」以及「普世之美」三個主題,結合文化、創意與科技的成就,呈現台北故宮典藏的國寶文物,讓所有看過的觀眾均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本屆世博會共有18個企業館,其中,來自台灣的唯一企業自建館「震旦館」,也十分受到矚目。該館擁有豐富的玉器收藏,本次挑選從遠古紅山文化至近代等各個時期的40餘件玉器,展示具有8,000年歷史的中華玉文化。走近展館,屋頂上屹立著兩座6公尺高的〈紅山玉人〉雕塑,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,此為震旦博物館珍藏的代表作。一進場,先是看到女媧補天的3D動畫短片,展廳裡,則是以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為主題的大型畫作,搭配以孔子名言陳列成燈箱畫的形式,圖文並茂地揭示了玉之五德;展出的精細手工器具,更無一不再現了中華琢玉的精湛工藝。特別的是,觀眾還可親手觸摸櫥窗裡的玉原石,體驗玉的料、工、形、紋四種美學意境。在出口處,擺放的是重達2.5噸、高1.6米,由13位頂級玉匠歷時3年半合力完成的大型玉雕〈勇攀高峰〉,再現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壯舉。
台灣之光:劉國松的藝術榮耀
值得一提的是,作為世博會極為熱門的展場之一,中國館每日接待約3萬名的遊客,而各國元首級的貴賓,則是在特設且隱密的貴賓室中接受招待。至於目前在這間貴賓室牆上的幾件書畫作品裡,中間所掛的正是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劉國松的〈融化中的雪山〉。此畫運用藝術家遊歷西藏雪山時所創造出的「抽筋剝皮皴」技法,繪製於特別訂製、具有不同粗細紙筋的棉紙,俗稱「劉國松紙」,此技法將山峰上的光影與白雪,以墨色與特殊的留白呈現出來,既保留水墨的質感,同時又能掌握自然界的具象能量。
說到劉國松與世博的淵源,還不只這一樁。5月12日於上海美術館開幕的「光華百年──世界華人迎世博美術大展」中,一共展出了52位藝術家的200多件畫作。其中包含已故的重量級書畫名家,如齊白石、黃賓虹、傅抱石、張大千、林風眠等22位,其他特邀藝術家則包含趙無極、朱德群、陳丹青、吳冠中、靳尚誼,台灣的畫家則僅有劉國松與中國美術巨匠一同展出,意義非凡。
縱觀本屆世博會,已經從科技的相互較勁,走向各國文化藝術的展示與交流,而透過此次「城市」的主題,也更能突顯每一個參展國家的物質與文明發展的歷史,更重要的是,在世博走進上海之後,也為這個中國古老城市展現了脫胎換骨的全新風貌。
【《典藏古美術》2010年6月號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