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生活之所以迷人,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豐沛的藝文活動相伴。廣受影迷期待的第12屆「臺北電影節」,即將在6月25日活力登場,今年以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為城市主題,邀請民眾一同共享這場熱情洋溢的拉丁嘉年華。

瘋巴西 拉丁風情正搖擺

每年的臺北電影節都會選定一個世界知名都市做為城市主題,繼前年的以色列耶路撒冷、去年的德國柏林之後,今年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雀屏中選。策展人游惠貞表示:「拉丁美洲國家和臺灣距離遙遠,大家比較陌生,但是巴西在近幾年藉著足球等運動賽事與經濟起飛成為金磚四國,而受到全球的囑目。此外,巴西更拿到 2016年奧運主辦權,在這個時機點瞭解巴西正是時候。」

許多人印象中的巴西電影,總是散發熱情的拉丁風情,繽紛色彩交織魅惑的魔力。事實上,巴西在電影上展露的風華不僅如此,早在60年代,它就曾掀起一波新電影運動,引領第三世界國家拍電影的風潮,在國際影壇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巴西雖然並不富裕,但是導演的自主意識卻澎湃豐足,拍出了許多質量兼備的好電影。

這次影展集合了近30部巴西影片,觀眾可藉此覽盡許多難得一見的巴西風景。開幕片《精銳部隊》是一部社會寫實動作片,場景發生在里約熱內盧一處黑道滋事、毒品問題叢生的貧民窟;由於警察勾結情事不斷,打擊犯罪的對象,同時也是被打擊的對象,片中融合精彩的音樂與舞蹈,曾榮獲德國柏林影展的金熊獎。

另一部公路電影《再見巴西》,公認是巴西新電影時期的代表作,今年適逢影片上映30週年,身為巴西新電影起跑人的70歲導演卡洛斯‧迪亞哥(Carlos Diegues),也將應邀訪臺為電影節造勢。

看明星 亞洲女伶現風采

 

「到影展看明星的絕世風采,也是一件快樂的事,」游惠貞如是說。今年恰好是中國大陸、日本兩位知名女星阮玲玉及田中絹代的百歲冥誕,她們活躍在亞洲電影剛起步的30年代,以出眾的外表和精湛的演技,擄獲了觀眾的心。「焦點影人」專題將帶領影迷回到過去,感受這兩位女伶的永恆魅力。

影展中網羅了阮玲玉主演的9部電影,無論是農村的純樸女子、社會中的新女性或是好媳婦、好媽媽,都表現得維妙維肖。她在《小玩意》中,飾演一名慧黠的鄉下婦女,信手拈來,家中的廢物就能變身成小玩具,靈活自然的表現,是這部片的最大賣點。在另一部片《新女性》中,則扮演經濟獨立的女作家,最後因為遭受報社言論的輕薄而自殺,和真實世界中的命運不謀而合。

田中絹代是日本大正、昭和時期重要的電影演員,曾和許多大導演合作,也曾親自執導電影,只要是由她主演的電影,其他演員似乎都相形失色。《楢山節考》是日本古老的民俗傳說,貧瘠的楢山地區,為了減少糧食消耗,會揹家中的老年人到山上棄養。田中絹代為了飾演片中老婦,還特別弄斷牙齒以求逼真,敬業精神令人佩服。

兩位女伶的命運也如同電影一樣精彩,經過後人拍攝,他們的故事被搬上大銀幕。如果想多了解這兩位女星,可選擇觀賞香港導演關錦鵬執導、張曼玉主演的《阮玲玉》或吉永小百合主演的《映畫女優》,感受這兩位女星生命中的悲歡喜樂。

青春熱 阿宅生活正發燒

為了吸引青少年族群加入觀影行列,電影節也針對青少年,策劃了「花young次世代」專題,讓青少年從成長故事、與長者相處、未婚懷孕、墮胎、追夢、環保等議題中,擴大對生命的認識。

巴西影片《嘻哈少女成功記》敘述居住在貧民窟的少女成立樂團、出唱片的追夢故事,片中融合巴西嘻哈音樂、舞蹈,十分吸睛。

環保意識抬頭,電影界也沒有缺席,由日本導演南海友子帶來的《上升之海‧下沈之島》,便是以環保議題為訴求的紀錄片,片中沒有太多對白,側面拍攝了南太平洋吐瓦魯青少年為生活焦慮、威尼斯觀光客穿著皮草、踩著木板逃生的荒謬場景,以及阿拉斯加小村落的遷村故事,讓觀者感受環境保護的迫切。

「國際青年導演競賽」專題中,取材多半來自對社會的觀察,幾部反映時下宅男、宅女生活的影片,都十分有創意。韓國片《荒島.愛》描述一名都會男子自殺不成,流落沙洲,被熱衷用高倍速相機拍攝月亮的宅女發現,展開溫馨荒謬的故事;以色列影片《歡迎光臨宅男王國》,描述10年不出門的年輕宅男,在面對要收回房子的房東和意外按錯門鈴的不速之客時,人生有了重大轉變。

愛臺北 城市風情搶曝光

 

原本由一群熱愛電影的媒體人發起的「臺北電影獎」,後來因為經費問題由臺北市政府接手,專門用於獎勵本土具有文化性、實驗性的電影,因百萬獎金堪稱國內影展最高受到矚目。這個獎項也可說是影展的風向球,去年的百萬首獎《不能沒有你》與前年的《海角七號》,都在各大影展傳出捷報,刺激電影工作者的創作能量。

臺北電影節總監胡幼鳳表示,臺北電影獎的百萬獎金對國內電影創作人來說是很大的實質鼓勵,國片因為產量少,加上技術受限,很難在為全球華語片設立的金馬獎中得到肯定。「鼓勵優秀人才、提振國片士氣,讓臺灣電影在不怎麼樣肥沃的土地上,生長出漂亮的花朵,就是臺北電影獎最重要的意義。」

臺灣經歷十多年的沉潛,《海角七號》證明了國片仍有市場,讓臺灣人感受到國片巨大的能量,進而百花齊放,這幾年宛如國片的復興期。「今年的報名件數比以往更多,內容也更多元,雖然不是每部片都能在票房上獲得很大成功,但努力的過程卻是大家有目共賭的,」胡幼鳳說。

隨著國片開始蓬勃發展,像是臺北市文化局就積極以電影行銷城市。為了讓更多人看到臺北的美麗,鼓勵國內外劇組在臺北取景,臺北市文化局在2008年,成立電影委員會,協助劇組在臺北勘景、借景,甚至在拍攝期間協調封街等事宜。幾年下來,已協助200多部的國內外電影、電視、短片、廣告等影視作品在臺北拍攝,使臺北的都會印象反覆在電影中曝光。

辦影展 邀你體驗臺北魅力

除了行動援助,文化局在實質的經費補助上也逐年創新高,2008年的補助總額為1,200萬元、2009年為1,800萬元,到了今年,補助預算更高達 2,000萬元。接受補助的影片除了最近火紅的《艋舺》與《一頁臺北》,還包括蔡明亮導演的《臉》、劉漢威導演與瑞典合作的跨國電影《霓虹心》、卓立導演的《獵豔》,以及朱家麟導演的《瑪德第二代》等,另外還有蕭雅全導演的《第36個故事》,就是希望藉由影像傳播,將臺北的城市意象行銷至全世界,讓原本對臺北不熟悉的外國人,看見臺北迷人的面貌。

 

「每個大城市都會辦影展,就國際觀摩來說,影展像一扇窗戶,讓在城市生活的人們視野更多元,更了解別人的文化,是很好的交流平台;另一方面,在臺北電影獎的競賽中,可以看到當年臺灣最優秀的40部電影,把我們的文化意向、最有創意的成果讓更多人知道。」游惠貞從「內外」兩個面向分析電影節的意義。

同時,臺北電影節也為臺北做了最好的城市行銷。藉由影展活動,廣邀國際重要城市的電影,舉辦電影城市論壇,並進行電影與城市行銷經驗等相關交流,都提升了臺北在國際上的能見度。游惠貞表示,電影節以臺北為名,邀片時,臺北也跟著曝光。臺北是臺灣電影產業的重鎮,很多影片選擇以臺北為背景,也有不少臺灣導演因為臺北電影節的平台,而在國際上嶄露頭角。

愛電影的臺北,正以一種熱情奔放之姿,邀請愛電影的你一同入座,欣賞今夏最精彩可期的幕前風景,以及幕後最深刻的產業群聚及製拍協力。

▲2010臺北電影節

時間:6/25~7/15

地點:臺北市中山堂、臺北新光影城、臺北總督影城

票種資訊:單場票券:每張200元(學生及身心障礙者享9折優惠,3D概念館單元除外)

購票端點:法雅客臺北各分店、年代售票系統(臺北、桃園、新竹地區)、全家便利商店。

網址:http://www.taipeiff.tw/

 

【《臺北畫刊》六月號第509期】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