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步一腳印】重現經典家鄉味 為媽媽做手工麵

90歲的李奶奶很喜歡憶兒時,小時候在陝西,吃到什麼好吃的,回家就會請廚師如法炮製。李奶奶:「但是我就叫廚子做,廚子做,也做得滿好的,我是從來沒有 進過廚房的(千金小姐)。」

不過千金小姐早就沒有廚子了,從逃難到台灣開始,家鄉味就遠了,現在李奶奶身體不好,走不快,說得一嘴好菜, 也沒辦法自己做。餐館二廚劉正崗:「就想說比較特別吧,就來學點不一樣的,跟人家不一樣的。」

小崗讀餐飲科時,可是模範生順利畢業,拿了 中餐、西餐兩張證照,不過阿姨叫他辭了工作來幫忙,阿姨看護照顧的李奶奶,想吃家鄉味陜西菜,沒去過陝西的小崗,變得出來嗎?餐館老闆李強:「小崗,你這 個雞湯已經開始煮了沒?」餐館二廚劉正崗:「還沒。」

李強:「退休以後,父親也過世了,只剩母親一個人,住在景美這邊,我還得照顧她。」

李 奶奶的兒子李強,退休前是電視公司的廣告業務,跟餐飲有八竿子打不著的距離。李強:「我也到比較遠的地方去做事,可是我母親身體不好,時常就是要就醫, (我不在)會比較不方便一點。」

要在母親身邊照顧她,又要賺錢,李強作了個大膽的決定,開餐廳沒做過餐飲的兒子,沒吃過陜西菜的小廚師, 加上管家阿姨,要怎樣復刻出李奶奶的家鄉味?

李強:「開吃的不怕別人吃,多給別人吃就好,也許很多人不同意說,你開個膳房好了,但是事實 上是,人家喜歡吃,你再來把你的成本預算從別的地方,比方去調整,而不能在食材上面做一點馬虎。」

好料先用下去,其他的就慢慢琢磨吧!爆 香蔥蒜末,再放下五顏六色的蘿蔔、茄子、豆乾等食材,這是陜西麵的七彩什錦拌料,媽媽細述,兒子一味不漏地照做。

只加白糖、醬油、水去調 味,二廚小崗每天早上都要這樣備料,老闆李強為了學手藝開餐館,還親自飛西安幾趟。李強:「你拿調羹舀,一瓢是5克,你拿調羹舀就不用秤。」

花 椒加大茴香,簡單實在的香料丟進滾水,再毫不吝嗇地放蔬果,蘋果、大蔥、洋蔥,還有肉骨頭雞架子,與果菜一下鍋就冒出清香,到哪裡都不變的定律,是一鍋實 在好湯,是麵條好吃的基礎;還有一個基礎,是老實發麵糰,李強每天早上來揉麵,麵糰要等4小時才醒透,晚上可用。

李強:「我連汆燙都是, 我跟小崗講,就是我的小師傅講,要幾分鐘就是幾分鐘,你給我定時器掛身上。」

正因不是家傳絕學,而是親自飛去大陸西安聽課,李強更務求精 確,希望完整復刻母親心中的家鄉麵食味,求精確,也是之前工作留下的習慣。李強:「以前我是幾秒幾秒,每10秒為單位,精確不能有一點錯誤的,錯了就有黑 畫面,不行。」

李強:「我把它切成15份,切成10份,不是15份,切成10份,150公克一份。」

麵糰精確分好等分, 揉成小棍子灑鹽、塗油,避免龜裂,一大早揉麵、醒麵、煮湯,同時李強還用自己發明的小網板,揉麻什子。李強:「像這個麻什子啊,其實就是義大利通心麵的始 祖啦,馬可勃羅帶回去的。」

李強的夢想,是在台灣做出成功的陜西麵點,讓更多人喜歡,所以他的麻什子,比傳統白麵多了些蔬果汁的色彩。

李 強:「麻什子其實在台灣,大家比較知道的名稱叫做貓耳朵啦,那陜西人叫麻什子,叫起來比較親切一點,那它比貓耳朵來得比較小一點,其實是一個蒙古語『麻什 圖圖』轉過來的。」

現在在揉這個有點硬的麵糰,則是混了紅麴。李強:「其實義大利人的通心麵啊,就是我們這個麻什子,是一模一樣,只是他 們用機器做,而我們用手工做的。」

通心麵可以大量生產,麻什子很難,以前李奶奶揉麻什子,很辛苦,一次只能搓一個,又經常手痠,全家人想 吃一頓麻什子,可能讓李奶奶手指搓到破皮,李強想來想去,做了這個小網板,用鐵片在網板上一拉一次能搓4、5個,一整列麻什子。

李強: 「人家的貓耳朵是白色的,我是3種顏色小花貓。」記者:「小花貓?」李強:「欸。」

跟媽媽一樣,說得一嘴好菜,但李強更有執行力,開了這 家餐廳,但說到底,最大宗的客戶、最重要的服務對象,是李媽媽。

李奶奶:「你們要吃什麼?」顧客:「把那個(菜單拿來)看一看要吃什 麼。」李奶奶:「你呢?」顧客:「我看看,我看看。」李奶奶:「你吃臊子麵好了,臊子(什錦臊子麵),你吃臊子麵好了,你牙齒不好。」

臊 子麵裡蔬菜多,好料都切小丁,對老人家來說,好嚼好吃,李強開這個店,也是為了照顧媽媽。

招待朋友、回憶往事,李奶奶此刻很開心,為媽媽 擺的盛宴,是兒子的體貼努力揣摩想像,重現媽媽家鄉味,也是孝順兒子的一番心意。李強:「這砰砰麵就是這個麵皮,打在這個案板上面,砰砰砰的聲音,所以叫 做砰砰麵,它其實是一種拉麵。」

李強:「也有人叫這個叫扯麵,扯斷的扯,扯麵,也有人叫這個叫揪麵,揪一揪的揪這樣,其實這種麵就是很家 常的麵。」

父母小時候街頭巷尾的小吃,到了台灣就變得珍貴又難吃得到。

李強:「她從小跟我說,她好想好想吃一個辣子肉夾 饃,我說什麼叫辣子肉夾饃?我就一直記得,我以為是那個很辣的辣椒什麼,做的肉什麼這樣子,然後我爸媽帶我回陝西,當然我叔叔他們第一個就買這個,因為這 個東西,西安就像台灣的蚵仔麵線一樣這麼普遍,買給我吃,然後我一吃,原來就是餅裡面夾一個焢肉嘛。」

不過這西安焢肉的汁,要20多種香 料才能完工,所以李強才改做更家常的褲袋麵,老萊子彩衣娛親,李強則是開這家餐廳,用食物安慰媽媽,也安慰了很多陜西老鄉,可是老人家總愛多念幾句。

李 強:「剛開始做(老鄉)都不會嫌,後來會嫌,就會說你要注意喔,你的湯頭變淡了喔,他會提醒我。」記者:「那那時候心情怎麼樣?」李強:「不會啊,我會很 謝謝他,因為他不是當眾講,他還把我叫到門外去,先訓話個10分鐘。」

李奶奶:「他比我進步一點。」李強:「還很謙虛耶,她以前只給我打 30分耶!現在有訪問就比較謙虛一點。」李奶奶:「小崗做的麵QQ的。」

小廚師得到讚賞,自己兒子做的麵,卻只得30分,李奶奶這位昔日 的千金大小姐真的不太容易討好,但李強還有別的法寶。

李強:「剝饃是一分為二,一分為二,這個二再剝,它就變四面,四面在中間再打開,中 間再打開,我們要剝得每一個饃都有帶皮,剝的時候我們說像蒼蠅頭那麼大,那為什麼要剝小一點呢?這兩隻手(指)啊一用力,這個饃就緊一點,下到湯裡頭啊, 它就不會散開,像這麼大一點點啊,蒼蠅頭這樣子。」

過去品味一碗好饃,都得自己剝自己這一碗,但現在年輕人忙碌,哪有時間。李奶奶:「這 太麻煩了。」記者:「其實剝饃也是打發時間?」李強:「那個時代人,空閒時候多,在叫他剝個十幾分鐘剝饃,他(客人)就走了啦!」

不過老 媽媽有時間,老鄉老朋友也有時間慢慢剝,聊聊往事。

李強:「這個可以不要放肉,這個也可以不要放肉,這兩個是必須有肉的,所以沒辦法,那 你可以,那阿姨可以吃這個不要放肉這樣子,然後加清淡一點,湯頭清淡一點。」

從頭到尾吃碗熱騰騰的肉湯泡饃,香味裡浮現的是兒時家鄉的情 景,在遙遠故鄉的小時候,人跟人之間互相信任。李強:「牛肉品饃。」熟客徐伯伯:「有什麼?好啊。」李強:「那這碗給你吃啊。」徐伯伯:「這碗就給我吃 啊?」李強:「欸,對,小崗,請他坐那邊。」徐伯伯:「好,你叫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。」

從父母的話中揣摩想像,到去西安學藝,再被爸媽的 老鄉們念個幾句李強,摸索復刻的陜西料理,其實已經抓住了老人家的胃。

記者:「您最喜歡吃哪一個?」徐伯伯:「就這個。」記者:「就這 個?」徐伯伯:「就這個,他就知道我要吃這個,好吃啊,我朋友親戚都來吃啊。」

味蕾的感覺格外真實,讓兒時的快樂鮮活起來,總算在晚年, 與故鄉再次接近,李強的小店,其實不只孝順了媽媽而已

來源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puu 的頭像
    opuu

    粉紅桔梗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