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露的南村落已經是連著四年舉辦「春天潤餅節」的活動,我幾乎年年參加,成了她的 固定班底。

良露常說,很多人都以為潤餅(春捲)是家常食物,怎麼登的了文化之堂,她從前也以為,潤餅不就是家家戶戶的季節飲食,那有什麼道理學問, 媽媽做什麼料理,就全部包進餅皮裡。

直到她為了潤餅走遍大江南北,四處搜尋潤餅的來源,類別,還有豐富令人眼花瞭亂的各種材料,才發覺潤餅 背後深厚的文化歷史意涵。

中國自先秦時期就有把春天食蔬材枓包進餅皮的習慣,當時只是當作冬天過後,食療養生的一種生活習慣,後來慢慢各地 都有自己的吃法,自成一格;此外,在春秋時期,晉文公想請一位賢士介之推為官,但被介之推拒絶,後來介之推還帶著生病的母親躲進山洞,晉文公派人引火相 逼,結果介之推母子被燒死在山洞裡,後來,晉文公為了紀念介之堆,這清明這天禁全國用火,而開始了餅包食物的吃法,也是寒食節的由來。

把歷 史典故放一邊,良露認為,看每個人家潤餅裡包什麼,大抵知道他們的來歷,泉州有錢人多,包的料好,漳州的潤餅素樸一點,高麗菜是荷蘭人引進台灣,包進潤餅 也是這一二百年的事,南方沿海會放一種像紫菜的虎苔,很香,而台南人大約都會放皇帝豆,花生粉也會加糖,再有錢一點的人家會放烏魚子;台灣北部的材料都一 鍋炒,濕濕的擠乾水份再包進去,南部的吃法都會材料各自獨立炒好,再一一乾爽的包進去。

那我問良露,為何我家有時放些酸菜和蘿蔔乾呢,她 說,那你一定是客家人.沒錯,我是廣東客家人,果真如此神算,單靠潤食即知你的來歷。

這天,南村落特別為好友們舉辦一場私人貴賓場的潤餅饗 宴,良憶也從荷蘭回台,包括李崗導演一家人,黃春明老師一家人,音樂人倪重華,美食作家王宣一,食材達人徐仲,美食家徐天麟...一堆朋友在南村落吃吃喝 喝真是開心。

良露準備了十幾種材料,豆乾絲,豬肉絲,蝦仁,紅糟肉,香菇,紅蘿蔔,豆芽,花生粉,香菜,虎苔,扁魚酥,大蔥,蒜苗,韮菜, 芹菜,酸菜,高麗菜...放滿一整桌,她還說蔥韮芹蒜不能少,紅糟肉和三層肉不能一起放,花生粉和虎苔一定要墊底...洋洋灑灑一大堆規矩。

可 是一開動,大家也都差不多忘了,只要好吃,所有食材都自由搭配,開心極了;只是太多人一時貪心,食材太多,餅太小,那可糟了,肯定捲不起來,而我則小心翼 翼控制份量,每個春捲都包的恰到好處,旁邊的人看的都驚呼連連,其實包春捲不止要控制份量,連放的位置,還有邊捲邊收的手法,都很重要。

清 明到了,只要全家同聚,可以不用計較食材種類,主要是全家人團聚的開心,那才比較重要吧。

NOWnews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