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8月13日浙江溫嶺市一農民捕到一條“怪魚”,每過一段時間魚總是會遊到水面上透透氣。

看過電影《食人魚》的人,一定對那些 小巧卻極度兇猛的食人魚還記憶猶新。近日,浙江溫嶺一農民鄭先生在河裏捕到一條“怪魚”,這條“嘴像鴨子、身形如蛇、尾鰭似龍”的動物,究竟是什麼呢?

偶然發現:有人出2 萬元買“怪魚”。

鄭寶福在電話中向記者講述了捕捉怪魚 的經過。8月13日淩晨2點,又跟往常一樣,來到溫嶺市祝家洋村觀堂灣回收他的黃鱔籠。“當時籠都已經拿到了船倉裏,我一個一個把黃鱔籠蓋拿開,然後把籠 內的魚倒出來。其中一個籠比較重,倒出來後我看見一條魚的腹部呈白色,我當時還以為捕到了一條河鰻,便順手去捉。結果嚇了我一跳,因為它的背部有鱗,很硬 很硬,我還以為是捕到了一條蛇,猛得鬆開了手,不敢再去捉。”回憶著當時的情景,鄭寶福還心有餘悸。

有多年捕魚經驗的鄭先生和街坊鄰居都 沒見過這種魚,鄭先生把這條“怪魚”寄養在了魚缸裏。據鄭寶國的女兒鄭立萍介紹,這條似魚非魚的動物看上去很怪,它的嘴像鴨子的嘴,呼吸跟普通的魚一樣, 靠頭兩側的鰓完成;身體又扁又長,體形又像蛇;魚身長滿長方形的魚鱗,摸上去特別硬;更奇怪的是,它的尾部長有魚鰭,尾巴展開時五顏六色的,似是龍尾。

“現在每天喂它活著的小魚和泥鰍,一 天要吃掉十幾條,死魚它是不吃的。它吃魚的時候可有意思了,把小魚橫在嘴巴上,一下子就把小魚吞下去了。但過一段時間,它就會浮到水面上透透氣。”觀察了 幾天之後,鄭立萍對“怪魚”的生活習慣瞭如指掌。

祝家洋村村民捕到一條“怪魚”的消息 不脛而走,鄭寶福聽當地的老人講,這種魚叫“龍魚”,一旦被它咬傷後就無藥可醫了。老鄭一家這兩天一直都沒有用手去碰過它,即便是換水,也是用魚網兜著轉 移。

這幾天,來老鄭家觀賞“怪魚”的群眾 絡繹不絕。“有人最高出2萬多元想買這條魚,但我們沒賣。因為我們當地的老人說,這條魚如果到誰家,誰家就有好運,不能把它賣掉,而要放生。”當記者問其 原因時,電話裏的鄭立萍這樣回答。

嘴巴又扁 又長專家鑒定:“怪魚”原來是雀鱔。

這條“鴨嘴、蛇身、龍尾”的似魚非魚的動物, 到底是什麼魚?究竟是不是當地老人所說的“龍魚”呢?帶著諸多疑問,記者聯繫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、魚類學家劉建康教授。

嘴巴又扁又長

在收到記者發去的一系列“怪魚”組照後,劉教 授按魚類圖普以及相關資料查閱,初步認定此魚為雀鱔,是一種掠食性淡水魚,我國不產這種魚。

劉建康教授介紹說,雀鱔是一個古老的魚種,自 上白堊紀至今,是孑遺種,屬硬骨硬鱗魚類,原產于北美州的墨西哥灣與美國佛羅裏達州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,古代時期全球分佈都有,雀鱔是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 “活化石”魚種,是屬原始型的硬鱗魚類。

身體上魚鱗堅 硬

判斷這種“怪魚”,主要看它的典型特徵,它的 舌頭呈粉白色三角形,身體被菱形的灰色鱗片所覆蓋,“手指摸上去,很硬也很涼,像鱷魚的鱗片”,會對人進行攻擊。“這些魚鱗實際上是由無機鹽組成的,很多 滅絕的遠古魚也有這種魚鱗”,劉教授說,前幾年我國流行引進外國的觀賞魚,這條魚大概是引進後因偶然事故從水族箱裏“逃跑”,而流入稻田的。

尾巴展開似龍 尾

那麼,為什麼這條“怪魚”長相如此奇特呢? “從它的嘴巴來說,長得又長又扁,是為了適應它本身吃活魚的掠奪性,而堅硬的鱗片也是為了保護自己”。劉教授認為,導致魚類形狀獨特的原因有很多,動物本 身的生存特性和大自然的優勝劣汰起的作用最大。

曾有讀者對“怪魚”的味道很感興趣,劉教授 說,雀鱔的肉質一般不建議食用,因為口感比較怪,而且更需要注意的是,雀鱔的卵有巨毒,人類或其他熱血動物食用後會立即死亡。

專家建議:絕不能將“怪魚”放走。

“究竟把‘怪魚’放生還是保護起 來?”幾天來,鄭寶福腦海裏總是縈繞著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。

“雀鱔在河裏出現,其實是很危險的。 因為它極有可能危害本地漁業資源,造成物種侵害。”無獨有偶,劉教授講了一個關於“雀鱔”的真實故事。

以前,一位養殖戶王老闆曾提著兩條6 公斤重的雀鱔找過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。據王老闆介紹,他曾經放了一些魚苗到魚塘,本來六七月是收成的時候,然而7月中旬他請工人下去撈魚時卻發現,裏頭 竟然撈不到一條魚,卻撈到兩條6公斤的怪魚!這是怎麼回事呢?難道整塘的魚苗被這兩條“怪魚”吃了?研究所的專家看後稱,這是典型“大魚吃小魚”的個案, 這兩條怪魚是雀鱔,這種魚是專吃小魚的食肉類魚種,它生性兇猛,好吃幼魚幼蝦,一旦繁殖成群,容易對地方魚類資源造成危害。

有些人抓到“怪魚”後,為了行善積 德,喜歡在江河放生魚兒,雖然看似善舉,實則害了後生。劉教授建議,雀鱔既不是國家保護動物,又不是進口魚類,所以不能再放回河裏,最好交給當地漁政部門 處理,或者交給研究部門製成標本。

■背景知識

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 雀鱔

雀鱔,目前發現的有十幾個種類,其最 大的特點就是,身體被菱形的硬鱗平鋪覆蓋,鱗質甚硬,稱為骨鱗;尾部呈圓形,是古老魚種獨具的圓尾;多數種類的口尖如鱷魚,吻部較長,且牙齒發達鋒利。

雀鱔出現得非常早,繁盛在侏羅紀和白 堊紀早期,分佈於世界各地淡水區域,現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,主要產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。歐洲曾發現了1.2億年前的化石,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,但估計 雀鱔生活在1.5億年前。雀鱔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強,但幼魚成活率頗高,這也是該魚種能順利保留到現在的一個主要原因。它能以鰾呼吸,鰾與食道相通,在缺氧 環境中,把空氣吞到鰾中呼吸,所以能在陸地上短時間生存。

■專家簡介

劉建康

中科院院士、魚類學家、生態學家、中 國淡水生態系統研究奠基人之一。(呂媛)

文章來源:北京科技報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