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懷中 餃子館 - 三代餃子情

趙懷中 - 三代餃子情

餃子館第三代趙懷中:「您好。」客人:「3個人。」趙懷中:「來,來這邊坐。」客人:「你是第三代嗎?」趙懷中:「我是第三代了。」客人:「32年前我來這邊吃過。」趙懷中:「喔!老客人了。」

日本客人:「吃的Ok啦,這個都好吃啊。」趙懷中:「謝謝,謝謝。」

中午時分,客人絡繹不絕,每一桌總少不了要點上一盤招牌豬肉水餃,光瞧這白白胖胖的模樣,就對它的味道多了幾分期待與遐想,掰開來,也沒令人失望,湯汁就像岩漿噴發似地溢出,要吃上這一口,背後花費的工夫,遠遠超乎想像。

趙懷中:「老闆娘。」老闆娘:「你好,你好。」

大老遠就開始吆喝,就像老朋友一般,蘿蔔攤因為品質穩定,傳承三代的餃子,用的是傳承兩代的白蘿蔔,

蘿蔔攤老闆:「從我父親那一代,從他的…我先生14歲就賣他們蘿蔔,賣到今年62歲,他爸爸看到我老公,就叫猴囝仔,我老公說我已經62歲了,你還叫我猴囝仔。」

賣蘿蔔的,從少年賣到成了阿公,即使都這麼互相信任了,趙懷中為品質把關,還是會隨身攜帶一把瑞士刀,把外觀看起來已經很夠肥美的白蘿蔔,剖心仔細端看。趙懷中:「還是要看一下比較保險。」

對食材品質的堅持,1顆水餃裡不只1個。趙懷中:「哈囉,今天都綠頭的,不錯喔。」

水餃裡頭的韭菜,也馬虎不得,即使合作數十年的蘿蔔攤老闆也賣韭菜,趙懷中就是非韭菜專門店的不要。趙懷中:「這小韭菜,這綠頭韭菜,這個韭菜比較香。」

餃子材料從源頭就講究,店裡另一項招牌酸菜白肉鍋的白菜,同樣挑三揀四,和白菜攤老闆也合作了30、40年,但交情歸交情,品質不對,趙懷中還是會不假辭色,這樣退貨。

白菜攤老闆:「剖1粒來看看,品質要沒有黑,黑的就不行,黑的他就會拿再拿回來。」

連挑菜都大費周章,親力親為,其實食材送回廚房,才真正是龜毛工程的開始,回到廚房裡,光蘿蔔絲就要花上大半天處理,先煮過一遍,還要幫蘿蔔絲冰鎮沖涼,洗個三溫暖,絞碎後再脫水。

趙懷中:「留下蘿蔔纖維,下次和餡的時候,再利用蘿蔔纖維鎖住肉的湯汁。」

光是鎖住肉汁的配角就如此,對待主角肉餡,就更不用說了。

趙懷中:「像現在這塊肉來講,你看它是很漂亮,可是它這裡就有一個肉膜,說是肉膜或者是像軟骨一樣,這些東西都要拿掉,如果是肉商那邊處理,他就不會處理到那麼細。」

這餃子裡外,沒有一個部份假手他人加工,麵皮之講究,水餃皮加冷水,蒸餃皮加熱水,麵粉和水的比例,幾斤幾兩都得上秤精準磅過,絲毫不能有差,連桿麵的木板也大有學問。

趙懷中:「它又不是硬梆梆的,又不能用小木頭去拼,小木頭會有縫,一定要用大片木頭。」

龜毛又堅持的性格,其實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,祖父擅長書法,父親喜愛山水畫,書畫中講求的精細和追求完美,全被轉移到餃子上頭。

趙懷中:「老家在山東,我們家算是地方的鄉紳。」

書香子弟在戰亂的年代,逃難到了台灣,家中恆產卻帶不過來,眼見日子就快過不下去,文人的面子也得擺兩旁,爺爺和當年還是小伙子的父親,推著水餃攤,賣起了山東老家的味道。

第二代趙其昌:「我從小在家裡,有學著寫字讀書,但是為了生活沒有辦法。」

始終是來自書香門第,父子緩緩推著一台破舊的木製攤車,車輪一路嘎嘎地發出聲響,引來路人側目,年輕的第二代,總是會不好意思地,把頭壓得老低。

趙懷中:「可能會覺得丟臉吧!」

日子總是要過,也只能為五斗米折腰,但一開始,攤子的生意並不好,一天用得掉半包麵粉來包餃子,已經很偷笑。

趙其昌:「我們原來也不是那一行,一邊做一邊學。」

就這麼一點一滴,在不改道地山東味的原則下,慢慢微調,麵粉從一天用不到半包,變成了2包、3包,水餃口味也從一種,到蒸餃、到鍋貼,不斷研發新口味,生意開始蒸蒸日上,小攤子變成了小館子,爺爺放心把棒子交給父親,重新投入最愛的書畫生活。

記者:「這幅畫想表達什麼意境呢?」趙其昌:「這是一個海景。」

其實身為第二代的趙其昌,從小也嚮往當個水墨畫家,卻因為餃子館的重擔,不得不放棄夢想,直到館子上了軌道的多年之後,他不忘初衷,重拾畫筆,還開過畫展。

記者:「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的?」趙其昌:「我53歲才開始學。」

餃子館閒暇之餘,趙其昌就愛在家中作畫,65歲那年,一場心臟病發,打亂了生活步調,店裡的生意一落千丈,動心臟手術前,他決定該交代的通通交代好,把小兒子叫到病榻前,交出了餃子館大門的鑰匙,趙懷中當年才20出頭,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下。

記者:「你會不會有所抗拒?」趙懷中:「會啊,可是以我們家來講,我們都是喝(餃子館)奶水長大的,你這棵大樹也不能看它倒啊。」

老人家還固守先成家後立業的觀念,連兒子的婚事都順道安排好。第三代老闆娘:「有一天去他們家,我公公就說8月14日就結婚好了。」記者:「那你們聽到是什麼反應?」第三代老闆娘:「啊,就14天怎麼結啊,就有點嚇到了。」

但是成家後,如何重振餃子館的生意,才是棘手難題。第三代老闆娘:「剛接手的時候,可能就會擔心說,啊,我們如果接手之後沒有生意怎麼辦,被我們做的沒有了怎麼辦,所以每天就會很擔心。」

年輕夫妻很焦慮,不只要面對生意好壞,還要面對老館子內外的質疑。趙懷中:「鄰居都會來看看,啊,生意如何,那個時候,滿多父執輩的壓力,來看看你啊,在門口偷瞄一下啊。」記者:「面對這種懷疑的眼光時,你自己的內心告訴自己什麼?」趙懷中:「走下去囉。」

小伙子下定決心,從頭學起。趙懷中:「就是學囉,不停地學囉,早期的時候跟這個師傅,跟炒菜師傅學完翻鍋,再去跟砧板師傅學拿刀,跟砧板師傅學完拿刀,再去跟麵板師傅學怎麼桿皮。」

樣樣都學,不能只當高高在上的老闆,靠著一點一滴的努力,總算獲得老臣認同,但是要讓老店發揚光大,還得加入新意,小老闆腦筋不斷轉,想到把山東老家醃漬酸白菜的秘方加以改良,加入果香,在餃子館賣起了酸菜白肉鍋,吃起來酸中帶甜的鍋底,令老客人也驚豔,小老闆的作品一砲而紅。

醃菜也親力親為,為的不只讓客人吃的津津有味,也要吃的安心。趙懷中:「像菜市場他們在醃菜,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,防腐劑什麼東西,我常常跟客人說我們店裡的東西會壞,外面的不會壞。」

龜毛、不怕辛苦,來自父親病榻前的訓示,小夫妻靠著這點信念,捱過了餃子館最難熬的時候,回首來時路,公公欽點的媳婦,眼淚還是忍不住打轉。記者:「先生好像在妳眼中也算有點龜毛?」第三代老闆娘:「等一下,等一下,開心嗎?開心開心。」

胼手胝足的點點滴滴,當年要兒子把餃子館死馬當活馬醫的父親看在眼底,交棒20年了,還是會不時到館子裡巡場,卻從不插手店中事務。趙其昌:「哈哈哈,打幾分,總是有個70分,我的孩子不說有什麼大能幹,都是不會誤事,做事也很認真去學習。」趙懷中:「很開心啊,第一次聽到他跟我打分數,哈哈哈。」

父子對食材的處理態度都很龜毛,卻也都很懂得調整心態,去除老店沉重的包袱,趙懷中沒把餃子館做倒,反而青出於藍,問他有什麼秘方,他說什麼祕方,都比不上爺爺和父親從餃子裡傳遞出來的價值。

趙懷中:「我覺得我們家很殷實很踏實,其實就是像包餃子一樣,一個一個捏出來,就是沒有虛假的,真的就是真的,假的就是假的。」

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,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,藉由一顆顆紮實飽滿的餃子,傳承了三代,在這個充斥功利的速食社會中更顯珍貴。TVB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puu 的頭像
    opuu

    粉紅桔梗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