憑著一股不想被看扁的傻勁要工作,就開店了。新疆菜餐廳經營者楊麗萍:「我不是弄來玩的,我要讓大家知道,我不是在玩。」

很多人用刻板印象看楊麗萍,以為她結婚是想拿身分證,開店是想當老闆想瘋了。楊麗萍:「那是你的見解,我的感覺不是這樣,我只是想做一個有手有腳,去勞動、去賺錢的,不要是遊手好閒、待在家裡面這樣子一個人。」

結 婚15年,來台灣8年,其實當初沒想來,本來只想跟老公繼續做同事,就在大陸南方生活。楊麗萍:「我一直都覺得我過得很好、很幸福,所以我沒有要去追求 (非拿台灣身分證不可),我嫁給他 就是屬於感情上 ,因為你愛上這樣子一個人,你不去選擇他國籍,不選擇他年齡,不選擇他的種族,就好像說你就是喜歡啊。」

但為了感情,最後她還是放棄熟悉 的家鄉來台灣,老公還在大陸打拚,她卻受限台灣法律,獨自帶孩子到台灣住,等領身分證。楊麗萍:「我要想要去做事,那小朋友(女兒)又去上了幼稚園,那我 每天在家幹嘛,就是除了看電視,好像就坐在家裡發呆了,對不對,上網然後看電視,就覺得這不是我要的(生活)。」

大學畢業後就是白領工作 者,楊麗萍也想分擔家計,她傻傻地想,開一家店賣吃的吧。楊麗萍:「不懂、不懂得考察那個店要在什麼地方,要什麼,我那個時候開店只是為了說,我自己要做 事情(工作賺錢),那不要去影響到家裏面,連房租也不知道殺一下,就是別人房東講說多少錢,然後我就多少錢,因為我喜歡那個店鋪這樣(笑)。」

店就這樣開了,老公支持她一起借信貸。楊麗萍:「我們都是借了信貸這些(來創業),因為我想去做,我老公支持我,那我總不能讓一個支持我的人,然後陷入更大的困境,我輸不起,我一定要成功,我覺得我一定要把它做到成功,我覺得哪怕就是我一個人(顧店)。」

離家後做家鄉味給自己吃,大盤雞與麵。楊麗萍:「講真的啦,如果選擇行業、選擇職業的話,可以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,其實這個(開餐廳)還蠻累的,蠻不容易被想到的。」

笑 一笑,用幽默給自己信心,楊麗萍開始熟練地桿麵皮、做麵條,圓麵條叫拉條子,扁麵條叫二節子,做著家鄉的麵食,楊麗萍一直是這樣,用家鄉味給自己打氣的, 就像許多大陸青年,17、18歲離了家,她從新疆到湖北上大學 ,又到廣東做事,離家越來越遠,幸虧小時候她貪吃,表姊家開麵食館,她從小在旁邊看邊學。

楊 麗萍:「喜歡吃,就愛跟著學、研究,然後吃這些麵食。台灣是一個匯集所有各個各省市(人的地方),其實台灣就像我們新疆一樣,新疆所有的漢人是跟台灣一 樣,所有各地的漢人都在這裡,所以台灣有上海菜,這個菜、那個菜都有,大家還可以去把它加以變化,我們有原始的風味,我們有創意的料理。」

拉起麵皮,對摺,一點點撐開麵皮韌性,既柔軟,也有強度,維持麵條彈Q口感。記者:「小時候第一次這樣子拉麵,幾歲還記得嗎?」楊麗萍:「13、14歲吧,對,13、14歲。」記者:「那時候有沒有打結起來?」楊麗萍:「唉,拉到氣到自己不吃飯了,(失敗品)丟掉。」

到了17、18歲,隻身闖蕩的她,已經可以經常拉麵給同學朋友吃。楊麗萍:「想吃拉條子的時候,有時候會自己做,還有抓飯,抓飯我也會做來自己吃 ,因為有時候很想念,離開太久了。」

四川人帶進新疆又油又辣的大盤雞,還有茶磚煮的奶茶,也是當年她常做,吆喝朋友一起分享的好料。楊麗萍:「離開家之後做的(飲食)喔,會想喝奶茶,自己會煮奶茶,我離開家鄉的時候,從新疆,比如說每一次回去的話 ,走的話,我都會自己帶幾塊新疆的茶葉,我們叫磚茶。」

出來泡杯茶,喝完,繼續鑽進又悶又熱的廚房做大盤雞,到了台灣,新疆奶茶從羊奶改成鮮牛奶,天氣溼熱,台灣人吃飯也不配冰涼啤酒,楊麗萍來台灣住之前,在台商公司工作,早就觀察到,因此原來浸泡在辣油中熬燉出來的大盤雞,也就因地制宜改變。

紅 糖大火快炒,炒化但不能炒焦,再放新鮮洋蔥,適合台灣人偏甜的口味,雞塊加入馬鈴薯塊、青紅椒塊,新鮮蔬菜的甜味,鮮滋滋煮進湯汁裡,減掉北地的麻辣剽 悍,取而代之的是南國的溫暖鮮甜,楊麗萍先做了改變,果然對了客人的胃,可是也有愛吃又愛說的客人,故意挑毛病,說這不是新疆味,去過新疆旅遊10幾天, 質疑她是冒牌貨。

楊麗萍:「我覺得我不想多說什麼,我覺得任何一個異國的料理、食物,在別的國家去呈現的時候,都會因應當地人的口味,去 做一些變化,我覺得這個是2個方式吧,第一個就是異國料理帶到別的國家去生存,也是要有個生存之道,第二個就是說,其實結合了不同的(口味)之後,其實形 成了另外的一種變化,美食這種東西,我覺得沒有死(板)的。」

滿族父親、四川母親在新疆相遇,楊麗萍是漢人,但真的在新疆成長。楊麗萍:「其實我之前有想說,(大陸的)身分證要不要把它印一下,裱在店裡面(有印籍貫),不然人家好像老覺得我好像是個(冒牌貨)。」

事 情過去就不多生氣了,楊麗萍還慶幸自己調整了口味,不然小店沒辦法在住宅區生存,開店不久,愛嚐新口味的客人就嚇到她。楊麗萍:「後來認識的客人或者大 家,都會覺得說,你為什麼開在這裡啊,這裡都沒有人(經過)啊這裡。生意一開始開張的時候就蠻成功的,就嚇到我自己,就覺得為什麼還沒有開店,外面就有人 在等,然後就我明明就做到2點鐘結束,可是我天不亮(就)來準備的東西,結果到(下午)1點鐘就沒有了。」

原來以為自己一個人可以從裡包 到外,開了店才知道,不請人幫忙不行了,拉麵、炒雞訣竅都要教給員工。楊麗萍:「我之前也是有員工就是說,欸,老闆娘,你幹嘛把什麼東西都讓人家來拍,拍 了你不怕別人再(抄襲)開一間店,我說他有本事就來開啊。鹽巴跟醬油炒一道菜,欸,2個人炒的就2個人味道,可是放的調料為什麼是相同的,為什麼出來的味 道是不一樣的,因為我覺得熟練,熟練就是一個成熟,出來的東西就是有自信的。」

衣帶般寬寬扁扁的麵,在水中像波浪,2分鐘起鍋,剛燉好的雞肉直接倒進去。楊麗萍:「這樣拌一下的話,它(麵)會吸收(雞汁)吸得比較勻,待會兒吃起來才不會,下面(的麵)有的時候你沒有拌的話,不入味,然後又會黏在一起。」

當初那個做菜給室友同學吃的新疆女孩,現在當媽媽了,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家,做大盤雞給家人吃,也給台灣新朋友吃。楊麗萍:「這種都是量大,都會要全家的人一起,很多人的時候才吃,吃起來會覺得更好吃。」

要在異鄉生存,得堅強,更得有彈性,就像她手中揉出來的麵條,媽媽常心疼她,念的是財經,怎麼來做很累人的飲食業,但是楊麗萍承認,找到了白領生活之外另一種工作的愉快。楊麗萍:「責任,對客人有責任,要負責任的那感覺,當別人欣賞的時候,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。」

有成就感也夠累人,已經跨出舒適圈,沒日沒夜地揉麵,起先她連機器也不用,老公放假回台灣幫忙,都揉麵揉到生氣。楊麗萍:「因為我在新疆,我沒有看過人家用機器(和麵),我不知道這機器和的可不可以用,如果不行,你一拉它就是斷的,或者說發不起來那種感覺。」

實在太累了,老公的大女兒找人幫忙,買了一台二手便宜攪麵機。楊麗萍:「一個小的,小台的,後來我發現很好用,後來量大,都買大台的(攪麵機),更大的。」

有疲憊、有開心,開餐館的新生活五味雜陳,就這樣過了8年,她在台灣交了新朋友 也發明很多新菜。楊麗萍:「有時候會為了一個餐具,喜歡(餐具),然後就會去想,然後(做)什麼東西(菜)。」記者:「裝裡面。」楊麗萍:「對。」

在台灣發明新菜。楊麗萍:「你看,半透明,很有彈性,很好吃,(涼皮)它跟粄條不一樣。」

離家遠,回家次數少了,不過難得回去,楊麗萍還是自己花錢,專門去學做原來不會做的涼皮,麵糰蒸出麵筋,洗麵糰的水蒸成涼皮,一塊麵糰2種滋味,一點都不浪費。楊麗萍:「這回族的小吃,在新疆很有名,大街小巷一年四季大家都會要吃這個東西,太愛了。」

人 已經在台灣了,也不要浪費與新食材的相遇機會,看電視美食節目中的烤春雞得到靈感,烤雞時間久,楊麗萍想烤個魚,檸檬只用外面綠色皮,切下剁碎,白皮丟 掉,檸檬肉擠汁,混進蒜泥、香料,為淡水魚去腥。楊麗萍:「便宜的魚就可以了,比如說紅尼羅啊,一些大家都吃的,每一個家庭都容易、常常吃、吃得起的吳郭 魚之類的,就是那種淡水魚。」

楊麗萍:「這樣用烤的,待會兒那個麵皮會黃黃的,會很香,增加它的香味,然後裡面(魚)又保持得像清蒸的魚,會有溼度。」

鮮 魚裹麵團,送進烤箱,新疆真的沒有這道菜,在家鄉的店裡她也不會做飯盒、便當,但小店要生存,等大菜起鍋的時間,也會賣小食、盒餐。附近住戶賴同學:「都 只點鮭魚炒飯,因為我覺得它很好吃。」附近住戶史同學:「怎麼講,它就是鹹度剛剛好,然後也不會太油,吃了也很順口,就很好吃。」

等大菜起鍋的時間,小女兒已經會幫忙,也像楊麗萍小時候一樣,耳朵上扎滿五彩小耳環,也像她長大後一樣,俐落能幹。

因為裹著厚薄剛好的麵皮,淡水魚去了腥味,沒有烤焦,像蒸的一樣清香鮮嫩。記者:「要把那個麵皮拿去泡汁嗎?」楊麗萍:「可以配那個(魚)肉一起吃,很好吃,像餅乾一樣。」

弄碎麵皮,沾著魚湯,年輕孩子們搶著吃,汁水淋漓,楊麗萍在異鄉發明了新菜,就像父母一樣,在異鄉落地生根活下來,活得有滋有味,現在她沒有一心想回家鄉了,因為心血結晶在這裡。

楊麗萍:「到我們店裡來吃飯,那我們也可以變成好朋友,就認識了很多(新朋友),覺得現在生活比以前更充實、更快樂,今天去把今天的事做到最好就好,就是我覺得才證明自己今天是活著的。」  來源: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