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辱馬!經濟學人:bumbler譯為笨蛋 不負責任+嚴重錯誤
英國「經濟學人」日前刊出一篇名為「馬英九:笨拙的總統」(Ma the bumbler)的報導,在台灣引起喧然大波。今天「經濟學人」澄清,表示bumbler一字被台灣翻譯為「笨蛋」,但這個辭彙實際上並無侮辱意味。
負責出面解釋的,是「經濟學人」亞洲版主編齊格勒(Dominic Ziegler),目前在海外出差的他,特地去函給我國駐英代表處,強調台灣媒體將bumbler一字解釋為笨蛋,是不負責任、嚴重錯誤的翻譯(gross mistranslation)。
齊格勒認為,bumbler這個字是形容人做事行事猶豫,但絕對沒有侮辱為笨蛋的意思。
駐英代表沈呂巡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,當報導問世後,駐英代表處第一時間就主動與齊格勒聯絡,希望能針對文章裡頭的內容進行解釋;最後駐英代表處,也將中華民國的幾項經濟數據,主動投書經濟學人,希望能有更清楚說明與解釋。
沈呂巡強調,政府的施政有很多面向,國際上也台灣各種不同的評比,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。
投書內容指出,馬總統在外交部份創下多項成就,除了和大陸簽下18項協議,邦交國數量也沒有減少。另外國人赴外國免簽的地區,有 140%的增長,台灣還從2009年開始,參與世界衛生大會(WHA)。
經濟數據方面,人均GDP在去年達到了3萬7700美元,超過英國的3萬6500萬美元,購買力4萬1385元,也超越英、德、法等國。
英國「經濟學人」以「bumbler」描述總統馬英九,學者認為該詞侮辱意味較低,不該翻成「笨蛋」,翻成憨慢、窮忙較合適。
最新一期「經濟學人(The Economist)」以「Mathe bumbler」為題撰寫馬總統的報導,「bumbler」被部分台灣媒體翻譯成「笨蛋」,引起軒然大波。
世新大學英語系客座教授李振清表示,台灣部分媒體的翻譯過於否定,「bumbler」其實與智力無關,比較是形容一個人諸事不順、動輒得咎、處處受挫的狀況,「和IQ(智商)無關,和魄力、果斷比較有關。」
另外,「incompetent(無能)」也會被用來形容政治人物,李振清說,「incompetent」的語意更重,一般媒體評論不會輕易使用。上述這些詞彙,辱罵意味都比「bumbler」還要重上許多。
陳超明認為,英國人用調侃、嘲諷式的詞彙來評論政治,是很常見的事,其實不必太嚴肅看待,「就像我們的綜藝節目,常常滑稽地模仿外國領袖一樣。」
影片: 非羞辱! 經濟學人澄清bumbler: 行事猶豫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