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步一腳印】認識南澳好滋味! 老漁村的傳道冰 冰店經營者林漢宗:「以前有人來跟我推銷說,換一些新的機器啦,啊,但是,我有去參觀他們新機器,可是它做出來的冰,跟我們這種傳統冰,味道不一樣,怎麼 做就不一樣。」記者:「差在哪?」林漢宗:「它那種做出來的冰,感覺上,吃起來比較沒有我們傳統的這麼清爽。」

小店賣的是來往用路人,最 需要的解渴的冰,從岳父手中接下冰店,原本作裝潢的林漢宗,花了不少心思,搞懂這台光復時期留下來的製冰機。記者:「像這個機器搬來多少年了?」林漢宗: 「哇,很早,他比我老耶,從爸爸留給我一直到現在,它這個機器應該就是光復前後一直留下來,就是一直維修啊,它也沒有換新啊。」

冰店經營 者劉敏玲:「來,吃什麼冰?吃我們的招牌冰好不好,傳道冰,綜合口味,紅豆、花豆、綠豆、花生,雞蛋牛奶冰,你可以不要加雞蛋。」民眾:「好,不要加雞 蛋,我不要那麼多,喔,還有咖啡。」劉敏玲:「OK。」

老機器轉轉轉,讓人好奇到底做出的冰,有什麼不一樣?明明是雞蛋牛奶冰,又為什麼 叫做「傳道冰」呢?劉敏玲:「因為早期這裡交通不便,都是管制時間,傳道人喔,來到了南澳,或是牧師來到了南澳,他們就停留,又不好意思叫教友煮飯,就乾 脆吃這個,傳道冰裡面再加一顆蛋,營養就很夠了,就當一餐在吃。」

小小一碗加料月見冰,吃的是當年純樸村民對傳道士們的熱情,除了清冰加 蛋,當然也少不了更多加料,紅豆、花豆、花生與煉乳。劉敏玲:「因為這個加下去,已經沒有蛋味了啊,就很香很香的味道,都是豆香,不會啦,我們家的冰不會 甜。」民眾:「我不能吃太甜。」劉敏玲:「牛奶不要給它加太多,他不能吃太甜喔。」

在宜蘭與花蓮交界處,蘇花公路邊長大,劉敏玲的丈夫, 雖然曾經去台北工作過,她自己可是一輩子都住在南澳。記者:「為什麼沒有想到要跑到台北去啊?」劉敏玲:「不會,我覺得這裡很棒,南澳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地 方。」

雪隧通車以前,南澳的好山好水,沒有太多人知道,也沒有多宣傳,家鄉的好,只有自己人明瞭,現在狀況可不同了,週末中午,遊覽車一 來就是5、6輛,劉敏玲的女兒週末還要從工作地回家,幫忙帶導覽行程,女兒當然會喊累,不過爸爸林漢宗,可不許孩子們喊累,因為過去他與妻子也是這樣,一 天工作十多小時,靠這個小店,養大了3個兒女,現在小店招來了遊客,他們也開發了導覽行程,希望來買東西吃喝的遊客,能順便認識南澳的好,也希望兒女有能 力維持住這個小店,還有從開店以來,仍然在運轉的老玩意。

輕 鬆享受午後的一碗冰,大家都開心了,大人們愛吃古早味的傳道冰,小朋友們喜歡的則是「台灣囝仔冰」,芋仔加蕃薯,甜得自然又好綿密。林漢宗:「它開始結 冰,然後機器在旁邊慢慢的刮,然後做出來就是我們的清冰或冰淇淋,只要放什麼材料,它就做什麼,旁邊這個黃色就是它外面的冷凍液。」

全台 灣剩不到10台的老製冰機,剛剛運到南澳小漁村時,可是很風光,沒有電,還用吃黑油的耕耘機頭去帶動,接了電,才改用馬達帶動,不過還是得用寬寬的牛皮 帶。記者:「皮帶有沒有斷過還是?」林漢宗:「有啊,常常會斷啊,斷的時候就走空車了,空車的時候它就沒有冷卻度了。」記者:「那皮帶斷的時候,冰店怎麼 辦?」林漢宗:「就要快點找人來維修啊,可是那時候,我爸爸他自己會自己會弄皮帶,還好。」

每週公休時間,林漢宗得自己拆機器,上油、潤 滑,若有故障就拆開送修,再帶回來自己組裝,現在只能找到一些鐵工廠,馬達工廠,幫他們維修老機器的部分,重點還是自己好好保養,因為想要開模重製這種老 式製冰機,幾乎不可能。林漢宗:「這個整排的鐵管裡面就是阿摩尼亞在跑,然後從這裡面一直跑,跑到經過壓縮機,然後跑到這個製冰池裡面,然後由主機這個鐵 管跑到這裡面,有一桶的冷凍液裡面,就冷凍液,冷凍液是就是我們像海水,很鹹的海水,它因為越鹹的話,才不會結冰。」

鐵桶裡面放原料湯 汁,外面浸滿冷凍液慢慢冷卻,做這樣一大盒冰,要花至少半小時。記者:「那您家小孩會維修嗎?」林漢宗:「我就現在慢慢在教他,這個男生我都在教他,

所 以他都會開機器、製冰,他都會。」

男孩學修機器,女孩帶遊客導覽,小冰店裡的老機器繼續運轉,希望加進更多南澳風味,更多好滋味。

這 裡的村民,不太需要去超市買冷凍魚,朝陽漁港很小,每天早晚各只有2班船,但是很足夠了,南澳人想買魚,來漁港等,就有最新鮮的。劉敏玲:「你說6百2 啊,沒關係,這個我算6百2啊,這個看多少,幫我算。」

劉敏玲因為是在做北迴鐵路的時候啊,他們有些人為了方便啊,都叫我媽媽煮一些菜 啊,順便也賣餐這樣。」

早起去漁港搶魚是一定要的,雖然賣餐,劉敏玲家也不是開餐廳的,只是因為要興建北迴鐵路,附近的工作人員要求,他 們就賣簡餐,飛魚、野菜、豆干,都是在地滋味。

劉敏玲:「都現煮的,而且你有時候還要去選材啊,一大早的時候,因為有我們,這裡喔,在 20幾年前的時候開始賣餐喔,所以一大早的時候,要去買一些魚啊、菜啊這樣,都是當地的。」

劉敏玲:「百香果是當地的,有機的,檸檬也 是,我們當地的檸檬。」

記者:「當初您有沒有做過別的工作?」劉敏玲:「我都沒有耶,我好像沒離開過這個家耶,從小從小就跟著我(父 母),最早期的時候是做冰棒,就跟著我爸爸的旁邊一直在弄那個,枝仔冰啊,枝仔冰那個柱子要插好一點,再來就是做一些清冰啊,要包凍凍果啊那些的,啊後來 在後期的時候,就開始做冰淇淋了。」

日子沒有改變,產品倒是越變越多,來過的客人還會再來,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人生感慨。劉敏玲:「其實 在4年前啊,前4年,欸前6年前啊,我們台灣人都很失落喔,你知道嗎?那種分享人生的過程啊,不管是什麼,很多產業(衰落)啊,真的,你可以感受到人生百 態。」

快不快樂都可以來吃冰,甜蜜、冰涼,多少讓人振奮一點點,讓很多人想起小時候的懷舊好味道,甚至也讓外國人懷念。劉敏玲:「還有一 些日本客人啊,從前在做北迴鐵路的時候(派來台灣),前兩年他來台灣玩的時候,還指定那個導遊一定要到我家吃紅豆冰,他一口氣吃了5碗紅豆冰。」

開 一間店被人記得,是很開心的事,所以劉敏玲決定守著小店做下去,也希望3個孩子中有人願意接手,開店當然一點也不浪漫,但是幫很多人留住生命中的一點點不 變。劉敏玲:「我對孩子喔,當然是繼續傳承下來啦。」

劉敏玲:「再過去就是我們南澳的黑面山,從前那邊都是種芋頭啦,種小米種什麼,那我 們這些原住民呢,都要從這123,這3座山跨過去去製鹽,就是海蝕洞那裡去製鹽,都要製鹽一個禮拜,做鹽。」記者:「做鹽啊?」劉敏玲:「對,鹽巴。」

生 意不忙的時候,女兒不在的時候,劉敏玲也會自己帶導覽,就算只有1、2個遊客,她也講得很認真。劉敏玲:「這個教堂已經慶祝65週歲的生日,剛剛過,它是 一個很久很久的教堂。」

原住民小朋友笑嘻嘻跑開,城裡的孩子坐遊覽車進來,吃一樣的傳道冰,面對滑溜溜的蛋黃,一樣會猶豫,一個蛋黃在當 年代表營養,現在的孩子頗難體會,不過冰店夫妻倆還是有別的方法,哄孩子們吃冰。林漢宗:「你們老師沒教你們嗎?燙傷跟凍傷,用的那個藥,擦傷的藥,是同 一種藥,燙傷跟凍傷,所以燙熟跟凍熟是一樣的。」

傳道冰的配方一樣,老機器也照舊,就連店面與當年也幾乎一樣,維持著多年一樣的日子,會 不會膩?劉敏玲:「這個地方讓人家感覺到,你只要不求什麼,三餐溫飽,就很喜樂了,因為我從小,你看,這家冰店我媽媽養了我們5個孩子,她也是這樣很喜樂 的過一生啊,我相信我也可能會是這樣吧。」

來源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