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來談談春饍吧!

春饍如果就字面上來看,指的只是春天的料理,春天時,人的身體進入新的循環,需要的是可以陰陽交合的食物,許多地方的人都主張春天要多吃野菜,讓血液清 潔。日本人在春天時入山去採山菜,可漬可煮可炸成天婦羅;義大利人春天會準備大量的茴香,水煮後搗成泥狀加橄欖油吃,對人體有貓吃貓薄荷的效果;中國人春 天會吃艾草,製成艾草糰、艾草糕、艾草粿,也可讓身體淨化;法國人春天到就等著吃白蘆筍,形狀很性感的白蘆筍蒸熟了,澆熱奶油吃下去入口即化,像春天的 吻。

春天的吻 生命回春

春饍也可以有四季循環大地新生的神聖意義,在天主教國度中,春饍亦指犧牲的祭品,我曾在希臘吃過春日復活節的烤羔羊,那些小小羊兒即是代替人類做為祭神之 物的。但現在大家都忘了替罪羔羊這一說法了,只會大啖羊肉不亦樂乎。烤羔羊時加入的香草如迷迭香、百里香等,也都具有鎮定心神的效果。

春饍亦有讓生命回春之意,智利小說家阿言德寫了一本書,大談吃了會讓人春心大動的食物;許多西方人認為吃了會春情發作的食物都和女性身體的形狀有關,也都 崇尚新鮮,像草莓、無花果、葡萄、蘋果,都是生命之果,能帶來生命的活力。西洋人的春饍是以女性的乳房做為生命的源頭,起於女神崇拜的傳統。

奇怪的是,中國人認為吃了會回春的食物卻大都和男性身體的形狀有關,也有一些是乾巴巴發皺的東西,像人蔘、當歸、乾淮山,這些中藥材都具有助陽固精的作 用,能起陽回春。中國人的春饍特別強調男性的陽具,和東方父權文化的價值不無關係,對中國人而言,男人回春可比女人重要了。東西方的春食真是東西有異、男 女有別。

春饍一字,仔細看字,春中有日,饍字一拆是食有善,古人造字真是蘊藏智慧。春天時日頭回到人間,大地百草回生,都需要日光之善;春饍亦可從自然生態的觀點 來看,就是要善食,所謂食之有善即依節氣而生長的食物,一定符合天地之善,例如春天宜種豆,因此吃各種的豆芽,如黃豆芽、黑豆芽、蠶豆芽、綠豆芽都有利於 身體的平衡,春天生長的薺菜、馬蘭頭、枸杞菜、香椿頭、蒲公英都是可以清熱解毒、滋補肝腎、涼血明目的春之善食。

捲起春天 享受食善

中國古代江浙一帶人家有七草粥的春饍,即用春日七野菜熬粥,是道家養生的聖品,但不知此食俗為什麼消失了,反而在保存吳越食風的京都還有春日七草粥。台灣 民間最重要的食饍即清明的潤餅,亦是源自於唐人春日吃五辛春盤的食俗,在春天時吃蔥蒜蕗蕎←的五辛加上芽菜、高麗菜、豆乾絲、蛋絲、肉絲等等捲起來的潤餅 春捲,是最富春天意境的春饍。

今年南村落與台北市文化局、林語堂故居合辦的春天潤餅文化節到了第四屆了,今年的主題是「把春天捲起來、把世界包起來」,大家好好春日食善吧!

【聯合報╱韓良露】(作者為南村落總監、生活美食家)

【2010/03/23 聯合報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