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碩士邱榮漢有機筍園

建築碩士邱榮漢的綠竹筍 


邱榮漢 - 建築碩士邱榮漢有機筍園

有機筍農邱榮漢:「裝備喔,必備的就是蚊香盒,對,這個一定,這個蚊香盒很重要。」

而且一般是點在屋子角落的圓盤蚊香,邱榮漢直接掛在腰上,他提醒這裡的蚊子又多又兇。邱榮漢:「我的竹園就是跟人家不一樣就是,我的竹園都是草。」

這麼密這麼長的草,會有蛇吧,邱榮漢穿長雨鞋,為我們打前鋒,草真的多,不只路被擋住,傳統上憑著竹叢旁,土堆哪裡有裂縫,來找綠竹筍的撇步,這裡也派不上用場。邱榮漢:「因為我上面有草,所以不太好看那個裂痕。」

當然,像邱榮漢這樣的專業筍農,招式不只一樣。邱榮漢:「它這個有兩邊的芽、側芽,它從這個側芽一直生長下去的話,它到下面去,竹筍就從這兩邊冒出來,然後不同的時期,它有不同的生長位置,然後我們就用這樣來判斷。」

另外,像這樣的晴天裡,是不是有地方比周圍潮濕,也能做判斷輔助。邱榮漢:「就它在要冒出來的時候,頭會沾到一點露水。」記者:「這樣就可以濕掉。」邱榮漢:「這樣就可以判斷。」

進一步的辨別,得用筍叉試探。記者:「你剛觸下去覺得有是不是?」邱榮漢:「對,我已經有碰到了。」

撥開土,真的有一道白色弧線,漸漸顯出輪廓,可是筍一整個在土裡,該從哪裡戳斷採收呢。邱榮漢:「它這個越往竹頭的地方,越老越硬,嗯,然後越往外面越嫩,所以我們剛開始會先往比較硬的地方,先稍微大概刺個一刀,然後先看看它的狀況怎樣,假設這邊太老了,第二刀我們就可以拿捏,欸,這個地方OK,對,然後這就出來的,差不多,不會太老也不會太細。」

採綠竹筍是個要體力,更要經驗要技巧的工作,邱榮漢說自己有時還是會失手。邱榮漢:「這個我剛才不小心,刺一下太淺了,對,所以這一個這個就沒辦法了。」記者:「所以有一點可惜了。」邱榮漢:「對、就可惜。」

說可惜,因為綠竹筍一年只產一季,一季中又只有3次大出,我們在7月中旬採訪,正在兩波大出中間,好的綠竹筍應該要肥、要矮、要彎,邱榮漢說今天採收的算普通。

邱榮漢:「像這支是稍微比較可以。」記者:「整個白白的,然後大小夠?」邱榮漢:「也還算可以啦。」記者:「然後那個彎曲度也可以?」邱榮漢:「在這個時候,這段時間那個算還OK。」

OK不OK,對筍農來說,都得風雨無阻,每天進筍園巡視,有時連颱風天也不例外。邱榮漢:「就是採收這段時間,它每天都在長,如果你不來採的話,它就綠掉了。」

綠竹筍的生長不等人,不小心看漏,可能一回頭它已經竄出土,光合作用,變綠也變苦,為了減少疏漏,邱榮漢有時會插個細枝條做記號。邱榮漢:「這個裡面一定有,而且是這次就可以挖了。」記者:「欸、真的!」

一堆鬆鬆土裡,一眨眼可能就會錯過了,有個小小筍尖,漸漸露了出來,邱榮漢略略向下,刺探到合適地點,就這樣,雖然不是大出時節,邱榮漢的隨身竹簍,一個小時也差不多裝到全滿,從他挖竹筍的俐落,可以看出邱榮漢,筍園工作有多年經驗,可是他才30歲出頭呢。

邱榮漢:「小時候就要幫忙啊,你就會知道,這大概是怎麼樣,尤其我們竹子的產季,都是在暑假,你暑假的時候,就是要來幫忙,所以以前幾乎都是沒暑假的。」

這樣的孩子,大部分都會立志,長大後要離這種工作,越遠越好吧。邱榮漢:「我以前小時候,我就跟我爸媽講說,我以後長大不會,我絕對不會來做這個,不會來接這個竹園這樣子,他們其實也不希望,因為他們也會給我一個觀念就是,做山很辛苦,我以前也就,一直這麼認為,因為我就是被操到長大的嘛。」

所以就特別用功念書嗎,邱榮漢是家裡,學歷最高的孩子。邱榮漢爸爸邱壽枝:「(榮漢)大學畢業出來,就去文建會工作,做了1年、2年,做一做覺得,好像書讀不夠,要去唸研究所,他考研究所,我想沒關係,他要讀書,就盡量供他讀,不要緊。」

邱榮漢的爸爸早期種茶,後來種柑橘,種綠竹筍則是從20多年前開始,是有60年經驗的老農夫,務農不是賺大錢的行業,他還是勉勵,讓小兒子拚碩士學歷。邱榮漢:「我們叫做建築藝術研究所,人跟公共之間,有一些建築面的東西,我們會去參與,有軟體也有硬體的部分。」

例如邱榮漢曾經參與一個社區營造計畫,一棟本來要報廢的老碾米廠,改造以後,社區有了一個聚會、展演 多功能活動中心,這個改造工程,後來還得到學學獎,不過這位在社區營造領域,前程看好的青年才俊,這時候卻選擇回家,「營造」自家的竹園。邱壽枝:「這樣不是多浪費掉那些(讀書)時間了。」

老爸現在回想起來,語氣裡還透個可惜,可是邱榮漢打定主意了,或許就是多念書的那幾年,讓他知道,自己不是個把錢放在第一位的人。邱榮漢:「就是追著錢跑這件事情,對啊,有時候沒有辦法,跟人的想像合在一起,對,反而是從事情上面獲得快樂,我覺得這比較稍微比較重要一點。」

邱榮漢要為家鄉做的事情,是至少大家不必像他爸爸那一代,勞累到手都變形了,作物價格卻只能憑盤商開口,他決定把家裡的綠竹筍園變天然有機,只是邱榮漢的筍園有機計畫,開始得連他自己都捏把冷汗。

邱榮漢:「因為附近都是慣行的,這個我的竹子,幾乎每支上面都有蚜蟲,就是一片這樣子。」記者:「因為你不放藥,他們放藥,所有的蚜蟲都跑過來?」邱榮漢:「對,全部都跑到我這邊來。」

那種竹葉蚜蟲,會深入竹子內部,把竹子竹筍都吸乾,邱榮漢說那時候是老爸擔心嘮叨,鄰居指指點點。邱榮漢:「大家都叫我頭殼壞掉的邱榮漢,就那個可能念書,念到頭殼有點壞掉,所以才回來,做這樣的事情。」

而邱榮漢雖然曾去拜訪幾位有機農前輩,那時看著筍園的慘況,也不免懷疑自己,是不是太天真了。邱榮漢:「我也快看不下去,我就說,假設再過2個禮拜都沒有那個,因為我知道蚜蟲的,吃牠的天敵就是瓢蟲,我想說那如果真的沒有這東西出現的話,我就要噴藥了,那時候我是這麼想,後來就過了大概一個禮拜多,我的園子裡面,就開始出現瓢蟲,剛開始幾隻,一下子數量越來越多。」

當然,蚜蟲數量沒因此降到零,邱榮漢說生態平衡就是這樣,他的筍園草叢裡,總是生機盎然,等一下要看到的,可能會勾起一些人的童年回憶。

邱榮漢:「欸,找到一隻了,這個是筍龜、筍龜,對,這個就是以前我們小時候會把這個筍龜上面,把筍龜上面牠不是有一個很像(天線),綁一個細繩,牠就會飛。」

這個農家孩子的玩具,其實也會吸筍子汁液,不過邱榮漢說沒關係,筍龜現在很少見了,放牠一條生路吧,他還真不擔心園子裡蟲子多,這裡一鏟下去,土裡都是螞蟻。邱榮漢:「啊!這支(筍)壞掉了,這個是被螞蟻咬的,因為我竹筍很甜,你看螞蟻就會把上面那一個咬壞了。」

螞蟻肆虐,還因為邱榮漢沒用除蟲除蟻藥,一般會以為綠竹筍在地底下,自己會生長,一定有機吧,那可未必,邱榮漢沒用殺蟲劑、沒用除草劑,連生長激素也沒用,所以他的筍,發得比別人的也慢一些,這在第一年的時候,也是件讓邱榮漢嚇一跳的事。

邱榮漢:「我爸剛開始就嘲笑我啦,就說你這個樣子是我就跟你說過了,你這樣子是不會長出竹筍。」

還好一個月後,竹筍們讓邱榮漢知道,它們只是慢長,不是不長。記者:「所以還好竹筍沒有讓你等1年2年。」邱榮漢:「哈、對、沒有像那個蘋果,日本那個蘋果阿公,那種狀況,對啊,還好只等一個月。」

不過邱榮漢有件事情,跟蘋果阿公是一樣的,就是對自己的作物有份專注癡情,蘋果阿公會對果樹講話,邱榮漢則是拚著腰酸背痛,為一支支竹筍,營造最好環境。

邱榮漢:「這兩叢就是我在試的,這邊的土很黏,這邊黏土的土質,所以我們在挖的時候,非常不好挖、不好翻,我去年用兩叢,是效果還不錯。」

把草、木屑、筍殼拌進土裡,就是邱榮漢的土壤改良劑,天然,可是一叢竹子,就得用一大袋。邱榮漢:「光是肥料在扛這個山路的時候,就扛到不行,那時候我有朋友來幫我,對啊,有幾個好朋友,他們就看到,他們就說好,要來幫我做這個事情,從下面扛到上面扛兩趟,就快要在旁邊吐了。」

這也只是綠竹筍花功夫的一小部分,不要以為種綠竹筍,只忙這一季採收,它需要的是全年的投入。邱榮漢:「你從你在採 留竹筍,然後到你接下來在清竹頭,在培土、肥料這些,都非常地有關係,你一個環節做不好,後面就會很辛苦。」

特別是邱榮漢,採用自然有機農法,沒得用藥用化肥「偷呷步」。邱榮漢:「竹筍是一個你對它付出多少,它就回饋你多少的作物。」

付出夠多,功夫下足了,才能這麼探兩下,一挖,就能「撈」出一支竹筍來,沒經驗的人到這裡,大概只能像鄰居的小黃這樣,悶著頭,挖不出什麼名堂。邱榮漢:「你那鼻子到底靈不靈啊,看起來不太靈的樣子。」

本來以為會挖出蛇來呢,邱榮漢說這園子裡,蛇是一定有的,因為有青蛙、樹蛙,乾淨天然的竹園,也是蛙類天堂,邱榮漢還特別為蛙類鄰居們開闢住家。

邱榮漢:「我就在這個地方,挖一個生態池,然後那邊有做樹蛙的那個棲息的那個,用竹子做的,前一陣子有樹蛙在那邊產卵。」

生態池連狗狗也喜歡,那幾天高溫動輒破37度,跳進水裡真消暑,而邱榮漢一早採收起來的綠竹筍,這時候也該泡水了。邱榮漢:「那個要洗,它溫度高的話,竹筍容易老化,所以我們就一回來,就快點,整個部分要快點處理它。」

原來筍農之所以大清早就出動挖筍,也就為了別讓筍子接觸到太多熱空氣,被山泉水浸得涼涼的綠竹筍,接下來要整理切割。邱榮漢:「這邊以後的切掉,那邊通常都是,通常啦,都是比較老的,通常我們挖竹筍,一定要挖老一點,要挖老一點再來切,這樣,不然挖到這邊,剛好挖到這邊,那這邊很嫩,它會裂開,有點裂開裂開,泥土會跑進去。」

邱榮漢爸爸這一刀切下,也真是豪邁,一下子去掉2、3公分長度。邱榮漢:「我們都是希望他們回去不要再削過了,對,就是可以直接回去只要把皮剝掉,這邊削掉就可以吃了,如果比較老的話,那個會是比較重,但是不行,拿回去還要再削,這是生意的那個,我們在賣、賣給人,拿到就能吃這樣,不要讓人家說,還要買的是沒價值的,還要削,這是一個人的誠信的一個。」

邱榮漢爸爸一時找不出詞語來把心意說明白,或許不用多說,他的行動已經很清楚,也讓我們看到邱榮漢那種不以賺錢為念的態度,或許曾讓爸爸、兄長煩惱,其實正是家裡薰陶出來的,趁著爸爸處理筍子,邱榮漢趕緊處理訂單,儘管清晨不到4點就起床,這還不到可以補眠的時候,早上鮮採的綠竹筍,他盡量當天下午,就送到消費者手上,而且不靠快遞,自己送。

邱榮漢:「一個部份是我可以,從他們的口中知道說,欸,我的貨有哪邊好,有哪邊還需要改進。」

另外,也是要看看店家怎麼存放這些鮮筍吧,再一次提醒,綠竹筍要保鮮,一定要低溫。邱榮漢:「你們後來有沒有稍微我們就移到小冰箱,移到小冰箱去,對。」

不能說邱榮漢龜毛,實在是他知道開拓市場有多不容易,當初他曾經沿著街頭,有機店、餐廳,一家又一家探路,可是願意進貨的不多,很多有機農友,初期要開闢銷售通路,都有這種困擾,有機農作物有一定成本,沒法子便宜賣。

邱榮漢:「每天都是看著那個竹筍,就是把它挖起來,但是看著竹筍快要賣不掉的時候,那時候就開始一直打電話,對啊,我有些同學算是生活比較富裕一點的,打電話去,打到後面,他都知道說,欸、今天到底幾斤啊。」

這當中不免有氣餒的時候,他會再吃吃自己種的綠竹筍,用筍子的甜嫩為自己打氣,漸漸地,知音出現了。邱榮漢:「有人打電話,直接打電話來,就是他們吃過竹筍,直接打電話給我,說我的竹筍很好吃,叫我一定要堅持下去,繼續做,對啊。」

現在邱榮漢的綠竹筍,在一些有機店還是無法上架,不過跟以前不一樣,現在是沒等筍子上架,客人早就預訂一空。記者:「他東西真的有受歡迎?」顧客:「真的是有受歡迎,所以我今天、今天這個要送的貨,在等他的筍子。」

而且不只今天眼巴巴盼著,兩天後的訂單也追來了。顧客:「你禮拜四幾點會給我,禮拜四的話,也是這個時候,差不多,因為那個客人我跟她說,你送到大概這時間,然後她禮拜五要去日本,禮拜五要去日本,你不能DELAY,不然你要送到機場。」

現在邱榮漢是感受到另一種壓力了,供不應求的壓力,不過他還真不怕事情多,就在採訪前幾天,邱榮漢才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,在桃園大溪老街附近,打理出一個自然農產餐廳兼產售中心,邱榮漢的三姊邱秋媚,是這裡的綠竹筍專家。

邱榮漢三姐邱秋媚:「一般我們煮綠竹筍,大概都是用燙的,對呀,它那個綠竹筍本身的甜份,就容易跑到水裡去。」

所以邱秋媚要教我們用蒸的,連筍殼一起蒸。邱秋媚:「我們那個水呢,不要超過濾網。」記者:「意思是說這個竹筍不要浸到水裡面?」邱秋媚:「對,不要浸到水,然後就把尾巴,因為那個筍的肉,沒有到那個,那筍的肉沒有那麼長,沒有到這邊,這樣讓它的熱氣,更容易進去,就把它(筍尖)切了。」

如果家裡有電鍋更簡單,6人份電鍋,外鍋一杯水,放筍子的內鍋不放水,蒸個20分鐘,開關跳起來,筍子就熟了。記者:「放著涼就可以嗎?需不需要沖水?」邱秋媚:「不要泡水、不要泡水,讓它自然涼比較好。」

等待熱筍變涼的時間,邱秋媚還能變出好幾道筍子料理,第一步,去筍殼,有個快速手勢。邱秋媚:「斜切,然後你要知道那個不要太厚,太厚你就會切到那個筍子肉,然後用刀的力量,把它劃開來這樣就好了,我們竹筍因為品質的關係,我們都可以用生的,直接做很多料理,不需要都燙過啊什麼的,因為本身就很嫩。」

而且綠竹筍其實生吃也沒關係,加熱主要在激發它的甜味,所以不必太去掛心,煮熟了沒或者火候問題,算得上是做菜生手的良伴,邱秋媚說其實綠竹筍也是很多食材的好夥伴。

邱秋媚:「我覺得竹筍就像、就像是一個、就像我們講的一個君子一樣,它本身有它的甜味,它本身有它的優點,可是它不會去侵占到別人,它在菜餚裡面,它不會去搶了別人的風采,所以很多料理它都可以用在上面。」

那天綠竹筍就為我們扮演百搭天后,切塊跟豬肉一起滷,肥肉油膩度大大降低,竹筍塊吸收肉香,卻也還保留本身清甜汁液,或者切薄片,略略用醬油、水,翻炒悶煮一下,這叫三杯筍,不用炒肉絲,綠竹筍也能是熱菜的主角,甚至要西餐風味的話,竹筍薄片也可以跟南瓜一起做燉飯,兩樣食材都甜,可是甜的層次不一樣,當中還多一股脆嫩口感,是綠竹筍的貢獻,而剛剛的蒸筍放涼了,邱秋媚的沙拉筍,是用油醋汁調味,幾絲醋酸味,更襯出綠竹筍優點。

最叫人驚訝的,是這碗竹筍涼湯,就在我們眼前煮成,除了筍片、水,沒任何高湯,也沒任何鹽以外的調味,純粹的筍的清香甘甜,就是一餐的美好句點。

邱秋媚:「你讓它自然發展的東西,它應該就會越接近它本身的,它本身的優點更容易被提升出來,那種感覺,對,就有點像教育小孩有沒有,順著他的興趣,去讓他、去栽培它,不是過於強求它,它反而可以發展得比較好。」

所以現在對於邱榮漢的志趣,家人全力支持,當初的疑慮,其實也只是擔心這個家中老么吃苦,現在老爸還是認為邱榮漢要學的還多著,不過即使碎念,語氣也有種肯定。

邱壽枝:「我們做這個啊,賺錢,也是要、要有一個道德,有一個良心喔,要給人家吃得安心,這樣子我做出來才有價值。」

這樣算來,邱榮漢現在的日子是很富足的。邱榮漢:「我們種東西種出來,如果大家都覺得好吃,然後也有一群消費者需要 ,對、然後可以照顧到很多人的身體,他們就會給你很多的讚美,那這些讚美其實就是你支持下去的動力。」

更好的是,開始有些農友來探問,他是怎麼種筍子的,想想,其實邱榮漢的建築專業,並沒有浪費,以前畫圖蓋房子,現在是為鄉親,構築有機栽種的環境,這不也是一種建築藝術。 TVB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